徐向前元帅在红四方面军的影响力非常大,麾下走出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。后来大授衔时,许多将领都成了开国将军,名字耳熟能详,甚至许多将领离开红四方面军以后,依然带有很强的“徐氏烙印”,这一切都离不开徐向前的功劳。
四大军长
1933年,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以后,进行了一次扩建,在原有的四个师基础上,组建了四个军,军长分别由王树声、何畏、余云天,以及王宏坤担任,这四人也随之成为红四方面军首屈一指的人物,无论是资历还是发展前景都是一片光明。
遗憾的是,这四位军长并未全部迈进新中国,其中余云天牺牲在长征途中,何畏因为信仰不坚定选择了投敌。四位军长之中,王树声后来成为开国大将,是四位军长中成就最高的一位,而王宏坤的经历就略显坎坷,甚至险些被许世友反超,幸亏遇到了刘伯承。
笔者为什么认为王宏坤最可惜呢?因为王宏坤当年的地位真不低,但后来的军旅生涯走势却始终不尽人意,属于典型的高开低走。纵观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开国上将,在王宏坤担任军长期间,许世友担任师长,王建安担任师政委,而陈锡联当时才只担任团政委,后来的旋风司令韩先楚更是一个排长而已。
再以抗战时期为例,八路军129师组建之初,一共有两个旅的建制,一个旅的旅长是陈赓,另外一个旅的旅长便是王宏坤。可见,即便在抗战初期,王宏坤在军中的地位也没有降低,仍能保持与陈赓并驾齐驱。
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人一种感觉,王宏坤在八路军时期同样有着较高的地位,但其实早在八路军成立的几年前,王宏坤的事业线就已经开始略显疲态,提升的速度已经与他当时所处的位置不太匹配了,或者说跟不上同级别人物的脚步了。
据王宏坤所著的《我的红军生涯》记载,他在1935年时曾接到过一个调令,从军长调任为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,该命令由时任副总指挥的王树声传达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》的记载之中,历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的人选中并未找到王宏坤的名字,这说明王宏坤接到调令以后,很可能并未履职。再联想到本该由方面军首长级别传达的调令,却由王树声来传达,可能是为了安抚王宏坤,因为王树声与王宏坤既是革命战友,又是亲属关系。
那么,这个调令为何会让王宏坤有情绪呢?据王宏坤在《我的红军生涯》记载,这个调令相当于变相的处分,因为当时的参谋长在军中的地位完全比不了军事主官,即便是下级部队也还是比不了,而他当时调任的还是副参谋长,这中间的落差就更大了。
后来红四军在作战中遭遇重创,王宏坤短时间复任军长之职后,等军心稳定后又改任第四军政委。虽然地位与军长相当,但这样的安排已经算是远离军事指挥了,未来若想重新带兵指挥作战,还要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,若没有很可能就会一直担任政委或者调回后方。
新的机会
抗日战争期间,王宏坤迎来了新的机会,担任六纵队司令。虽然这个职务相较于王宏坤的资历而言,显得有些低了,但毕竟是纵队的军事主官,重新回到了指挥岗位。但或许正因为考虑到王宏坤担任纵队司令职务有些低了,所以不久后又升任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。
虽然这是一次升迁,但王宏坤也因此错过了带兵跟随刘伯承南下的机会,留守在晋冀鲁豫军区主持后方工作。晋冀鲁豫军区是一个老军区,主力部队离开以后,留守工作其实也非常重要,但这样的功劳是无法与带兵去前线打胜仗相提并论的。
所以,王宏坤迫切希望能够带兵去前线,哪怕级别低一些也可以接受。刘伯承在这个时候给了王宏坤这个机会,组建十纵时由王宏坤担任纵队司令,但这样的安排可不仅仅是人情,而是因为王宏坤熟悉大别山一带,在冀南军区主持工作时,具有一定的影响力,由他出任纵队司令对后续作战非常有利。
事实证明,十纵转为桐柏军区后,在王宏坤带领下,迅速站稳脚跟,给我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落脚点,这个功劳与王宏坤有很大关系,也是刘伯承用人正确的体现。但这样的功劳与战功相比,依然有很大差距,王宏坤还是迫切需要带兵打胜仗证明自己。
1948年6月,襄樊战役即将打响,刘伯承再次信任王宏坤,将战役的统一指挥权交给王宏坤。而王宏坤也没有辜负刘伯承的信任,指挥部队迅速展开,几乎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拿下此战,并俘虏了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康泽。
毛主席得知消息以后,还专门发电要求押送康泽到华北,沿途派可靠的部队押送,还要给康泽戴脚镣。从这个举动来看,康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也从侧面佐证了王宏坤指挥此战立的功劳大小。
不仅如此,后来整军大改编时,刘伯承还提议组建第六兵团,让王宏坤担任司令员,但前提是渡江战役若战况不顺利的情况下,毕竟当时已经有很多个兵团,战局顺利的话自然就没有必要将军区部队组建成第六兵团了。
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清楚了,渡江战役气势如虹,打得十分顺利,王宏坤当第六兵团司令员的事情自然也就没能实现了。但从刘伯承的这个想法来看,王宏坤是具备兵团司令资格的人。
1955年大授衔时,王宏坤被授予上将军衔,若仅从资历来看,这样的评衔是有些偏低的。但评衔工作考虑的因素很多,资历和战功都是重头戏,其他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开国上将,之所以能够追上来,主要是凭借后期的卓越战功,若没有刘伯承的“帮衬”,被许世友等人反超也不是没可能。